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访谈

法槌起落 追光不止——记省高院刑事审判第一庭三级高级法官杨力
发布时间:2023-09-26    来源:山西法治网


微信 扫码观看相关视频

  • 抖音 扫码观看相关视频


  

编者按

昔日身着军装开庭审案,如今身披法袍一槌定音。从北京军区山西军事法院到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到省高级人民法院,改变的是工作单位,不变的是对正义的执著与坚守;军人、法官、兼职教师、人大代表、审判业务专家,变换的是身份角色,不变的是追寻正义之光的底气。扎根刑事审判一线近二十年,赤胆忠心已经深深融入了他的血脉,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八一”建军节前夕,《人民法院》专刊记者专访了这位走路带风、低调谦逊、勤于钻研的“军转法官”——省高院刑事审判第一庭三级高级法官杨力。

以杨力为代表的全省法院军转干部还有很多很多:太原中院执行局局长邢如灏、忻州中院审判监督庭庭长聂海军、朔州中院民二庭副庭长郑荣华……身份变了、环境变了、制服变了,但初心却从未改变,他们仍以军人的果敢、智慧和坚韧,迎难而上,精益求精,手持法槌维护公平正义。

从军营到法院 脱下戎装 初心未改

说起自己的经历,杨力用了一个词——“幸运”。出生于军人家庭,家对面就是法院,整日看着身着军装的父亲、戴着大帽的法官,他心中便有了从军、当法官的情结。2001年,杨力从山西大学法学院毕业,恰逢部队特招大学生入伍,带着对军旅人生的憧憬和向往,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之后又进入军事法院工作。他说:“军人与法官的完美结合,是上天对他职业追求的最大眷顾。”

2008年,杨力脱下戎装转业到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成为一名刑事法官,开始接触重刑案件审判工作。刑事法官是刀尖上的舞者,审理每一起刑案都是对刑事法官政治修养、理论素质、业务能力等综合实力的全方位检验。在太原中院工作期间,杨力用他精湛的业务能力和勤勉严谨的工作态度处理着每一起案件。他主审的大、要案件都能以娴熟的庭审驾驭能力和对案件的精准定罪处罚,实现案件审理“三个效果”的高度统一。

从军营到法院,他的故事还在继续……

“办的不仅是案子 更是别人的人生”

公堂一言断胜负,朱笔一落命攸关。多年的刑事审判工作经历,让杨力对法官这个职业有了与学生时代不一样的理解。当手中的法槌能够决人生死、定人自由的时候,他不再仅仅将刑法视作打击犯罪、惩罚罪恶的工具,而是追寻着法律的价值,让刑法成为公民生死自由的护卫者。正如他所言:“办的不仅是案子,更是别人的人生!”

在杨力审理的一起上诉案件中,上诉人被一审法院以强制猥亵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而上诉人却始终坚持自己没有实施猥亵行为。根据公诉机关提供的证据材料,人证、物证、书证及相关证人证言和鉴定报告,都指向上诉人的犯罪行为成立。然而上诉人始终坚持自己没有实施犯罪的强烈反应引起了杨力的重视。于是,他带着审判团队到案发地点实地查看,走访调查,通过心细如发的审查和抽丝剥茧的推敲,从看似确实充分的证据中发现影响定案的疑点,一些定案的重要证据因为自相矛盾、取证失范、效力失真而影响到证据锁链的完整性,无法排除第三人作案的可能,不能得出就是上诉人作案的唯一结论。最终,凭借严格的证据裁判标准,上诉人二审被改判无罪。

杨力多年练就出明察秋毫的认知判断、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审慎谦抑的裁断能力,使得一起起疑难案件在他手中终成铁案。

在黑与白的较量中 捍卫人间正道

坚决服从命令,一切行动听指挥。杨力将军人气质融入日常工作中,始终保持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在审判任务不减的情况下,杨力还兼任太原中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和深挖“保护伞”专班成员,担负着专项斗争期间繁重的日常工作职责。翻看当时的工作照片,杨力笑着和记者开玩笑:“那时候看着比现在老10岁。”

杨力主审的李某某等42名被告人涉黑案,是一起聋哑人涉黑集团犯罪案件,也是中央督办的一起重大涉黑案。众多的聋哑被告人给案件审理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面对这样一场艰苦的“拉锯战”,杨力带领专案审判团队迅速开展工作,与合议庭成员一道精心谋划,充分准备,协调成立了专案翻译团队,详细缜密地制订了庭审提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庭审预案,对庭审程序和状况的研判措施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有备无患。为确保庭审高效顺利进行,他根据聋哑人诉讼的特点将全部庭审程序和举证内容对应庭审方案制作成电子图片,把庭审转换成可视化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被告人的信息接受能力、提高了庭审效率,取得了良好的庭审效果,得到控辩各方和旁听群众的高度好评。

“握紧手中的正义之剑,在善与恶、正与邪、黑与白的较量中,捍卫人间正道。”这是杨力一直秉持的坚定信念。

荣誉加身 “专家型法官”笃行致远

近20年的职业历程中,无论面对急难险重的特殊任务,还是遇到疑难复杂的重大案件,杨力总是挺在前、往上靠,始终践行着关键时刻顶得上、靠得住、打得赢的过硬作风。在对一起要案审理过程中,面对妻子怀孕临产的家庭困难,杨力舍小家、顾大局,全身心地投入到专案审理工作中,以一名军人和刑事法官不怕吃苦、敢于牺牲的战斗作风,为专案圆满顺利审结作出了突出贡献。

“法官的格局,是要为当事人多想一点儿,要为司法进步多做一点儿,还要为推动法治多干一点儿。”杨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6年,他当选中国共产党太原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2017年,被省委政法委荣记个人二等功;2020年,被省高院评为全省首批审判业务专家;2021年,通过遴选以笔试和面试第一的成绩进入省高院刑一庭工作。丰富的审判经验和海量的专业知识储备让杨力一步步向专家型法官转变。

省高院肩负业务指导的职能,指导、研究着全省的刑事审判工作和具体的业务问题,这也对法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省高院工作后,杨力在继续从事审判工作的同时,还成为了山西法官学院的兼职教师,为法官们培训授课和指导办案也成了他工作的一部分。

在杨力的办公室,书架和书桌上整齐摆放着一排排法律专业书籍,工作之余,他就钻进书海潜心研究。随手翻开一本书,都能看见杨力的笔记——有的知识没有吃透,他就查阅工具书后在旁边作出标注;有的观点与作者意见不同,就写下自己的见解特别标注。他的电脑里不仅有专门的文件夹分门别类记录着每年的阅读书目和读书笔记,还有他所审理的案件明细,以及他对每个案件疑难点的分析记录,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办公桌上的各类材料也整理得井井有条,不禁让记者感受到杨力褪去戎装也褪不去的军魂。

当被问及办公室衣架上发旧的法袍,杨力满是珍视:“这件法袍陪着我开了十几年庭,我早已把它当成战友了,将它穿在身上,我开庭就特别踏实。”

记者手记

在看了一篇讨论改革开放的文章后,杨力和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感悟:“我出生于1978年,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明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实践者。通过自己的工作能为国家的法治进步和民族复兴贡献一份微小但坚定的力量,何其幸也。”

法官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手中法槌敲响的那一刻,法官就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化身。人民法官为人民,相信这是每一个法官最质朴的梦想,也相信会有更多像杨力一样的法官,用心用情办理每一起案件,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提供法律保障,用他们侠骨柔情的“法官梦”托起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本报记者潘帅 曹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