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朔州

全国优秀法院、朔州市朔城区人民法院“上水平创一流” ”释放为民大能量
发布时间:2017-12-25    来源:山西法制报

省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方剑锋调研指导工作

他们持续推进“阳光法院、智慧法院、书香法院”建设,成为令人敬佩的国字号“名星法院”:2017 年1 月,该院荣获“全国优秀法院”称号;2017 年5 月,荣获“全国法院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6 年6 月,荣获“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6 年12 月,全国妇授予该院“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在这一串串骄人的“成绩单”背后,又凝聚着怎样的汗水呢?隆冬时节,寒风刺骨,而在雁门关外的朔州市朔城区人民法院却洋溢着冲刺办案的火热景象,记者在这里感受到有情怀、有担当的司法温度。该院党组书记、院长贾新耐介绍说,朔城区法院是全国首家视频直播拒执罪刑事案件的法院;是全省法院系统率先配置自助查询机、建立新闻通报机制、开通微信公众号、实现与基层人民法庭联网的法院;是全省法院系统敲响网络司法拍卖第一槌、首例在淘宝网“零佣金”成功拍卖一辆奥迪汽车、首创将诉讼服务中心延伸到审务投诉中心和执行事务中心、首个开设“青少年法治教育馆”的法院……

庭审直播让“阳光法院”更加明媚

“现在开庭!”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响起,一起涉及多名受害人的诈骗案件在朔州市朔城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庭审是由该院党组书记、院长、四级高级法官贾新耐担任审判长,庭审全程在中国庭审公开网、新浪网法院频道同步全国直播。这就是今年6 月28 日,该院落实全省法院“院庭长庭审直播示范月”活动的一幕。

庭审直播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司法公开从“剧场化”走向“广场化”,以公开促公信。此次由院长亲执法槌、主持开庭审理案件,既体现了朔城区法院一直以来坚持“百姓无小事,司法为人民”的办案理念,也体现了摒弃司法行政化、落实司法责任制的改革要求;同时院庭长亲临审判一线带头办案,强化审判工作亲历性、直接性,也是推动庭审实质化改革的一个重要体现。

开庭前,贾新耐院长仔细阅读了全部案卷材料,与合议庭组成人员该院副院长魏建勇、刑庭副庭长李世杰深入研判案卷争议焦点、明确审判重点,并进行了细致的庭前讨论,制定了详细的庭审提纲。庭审中,贾新耐院长以娴熟的庭审技巧驾驭庭审,起诉、答辩有条不紊,举证、质证、认证环环相扣,合议庭成员举止端庄,用语规范,整个庭审活动张弛有度、规范高效。

贾新耐院长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朔城区法院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中,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目前,该院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梁八柱”基础性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先后完善了9 项改革制度,出台了22个规范性文件。

据了解,朔城区法院自今年实行新的司法责任制以来,坚持“思想重领先、领导做示范、管理严要求、行为立标准、考核成体系”方针,整合优化资源配置,26 名员额法官组建8 个新型审判团队。该院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适用量刑规范化的案件达到刑事案件总数的70%以上;推动庭审实质化改革,从刑事领域向民事、行政领域延伸;案件繁简分流改革成效明显,诉前调解成绩斐然,运用新型速裁模式解决
40%民事纠纷;创新送达方式,探索送达警务化改革,引入“互联网+”思维,电子送达为主,传统送达为辅,提升送达效率;加快推进“裁执分离”机制改革,建成“执行事务中心”,设立8 个特执小分队,实行难案专办模式,挂图作战,重案承包,责任到人。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遇到的许多新问题需要运用改革的思维来解决。今年6 月29 日,朔城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迎梅在办理一起离婚案件时就遇到了难题:以往通过法院判决或者调解的离婚,只能使用判决书或调解书及生效证明来证明双方已经离婚。但在离婚判决书中,经常有涉及当事人个人隐私的内容。而当事人在办理户口、购房、出国等相关事务时,又需要证明自己的婚姻状况,就只能拿出裁判文书来证明离婚事实。这么做就会导致大量个人隐私被迫暴露,极为尴尬。

上述案件就涉及两个婚生子女抚养、巨额财产分割以及一对夫妻因一些个人隐私涉及的家庭矛盾等问题,怎么办?作为全省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单位,该院创新家事审判理念,主动向当事人释明可以当日申请《离婚证明书》,法院在受理双方申请后,当天就可出具《离婚证明书》。

于是,李迎梅审判长根据双方申请,发出了全市第一张《离婚证明书》,这一证明书只显示当事人双方的姓名、年龄、住址和案件编号等必要信息,仅证明原、被告双方已经离婚,不涉及离婚案件的具体内容,隐去了大量个人隐私信息。

今年4 月,朔城区法院民事速裁团队法官王富在审理一起离婚案件时,出现了被告不愿到庭参加诉讼的问题,原因是双方矛盾一直未得到有效化解,导致一见面就发生激烈冲突。在该起案件中,原、被告长期分居,都愿意离婚。但根据法律规定,在涉及身份关系确认的离婚案件中,如果被告不到庭参加诉讼,那么调解就无法进行。

庭审陷入僵局,主审法官王富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超越传统的庭审模式,通过微信视频的方式进行庭审调解,承办法官首先对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身份进行了确认,分别向原、被告进行询问并核实对方陈述是否真实。王法官借助视频和被告进行沟通,并让原、被告双方交换了意见。通过法官耐心细致的调解,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离婚调解协议。

这是朔城区法院充分利用信息化便利条件,开创“互联网+”调解新模式的有益实践,从而将该院司法便民工作提升到新高度。

据悉,今年6 月,该院诉讼服务中心升级改建顺利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与此同时,该院诉调对接中心也正式挂牌启用。改建后的诉讼服务中心集“诉讼服务窗口、诉讼服务网、诉讼服务热线”三位一体。修葺一新的诉讼服务中心内设调解服务区、家事法庭、心理疏导室等房间。在调解服务区设有家事联动调解室、特邀调解室、诉调对接联动调解室、e 调解室。

该院运用科技化手段配置远程调解系统,利用QQ、微信等视频软件实现了远程线上调解,使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纠纷。此外,该院还在审务投诉中心与执行事务中心设立柜台式服务窗口,配备专人接待每一位群众,充分发挥便民诉讼中心的作用,实现了服务场所便民、服务方式利民和服务成果惠民。

今年7 月26 日,朔州市朔城区法院执行干警对被执行人的10 辆车辆进行查封。不同以往的是,现场执行的一举一动也同时呈现在朔城区人民法院和朔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朔城区法院院长贾新耐对整个执行行动进行了远程指挥,朔州市中院领导同步观看了整个过程。此次行动是朔城区法院运用执行单兵系统掌握整个执行动态,并对执行现场进行指挥的有效尝试。

据悉,朔城区法院在全省法院率先将网络延伸至基层法庭,实现了综合办公无纸化、库存档案数字化、警务管理可视化、执勤指挥实时化、精细管理信息化、执行装备现代化、远程指挥常态化、单兵对讲实时化、司法查控一键化、司法拍卖网络化、失信名单公开化,基本到了信息化3.0 版标准。目前,该院在全省和朔州市统建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另建成慧审文书生成、庭审直播巡查、远程调解、绩效考评等系统,建成科技先进、便捷实用、功能齐全的诉讼服务、执行指挥、审务投诉、执行事务、警务指挥、证据展示“六中心”,搭建可视化、音视频集控“两平台”,实现了高清监控、科技法庭的“双覆盖”。

文化铸魂让“书香法院”更有魅力

11 月8 日下午,在朔城区法院的训练场内,有12 名新入职的聘任制书记员正在整齐列队,认真军训。为使本批新入职的书记员有较为规范的岗前培训,院党组决定对新招录人员举行为期两周的军训和每日升国旗仪式。

“通过军训,就是要增强参训人员的政治意识、纪律意识、规范意识、团队意识,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贾新耐院长在“入职第一课”上郑重地说:“参加军训的新人要高质量完成军训任务,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崭新的面貌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记者在朔城区法院看到这样一份装订成册的《新入职人员万言自传》。贾新耐院长介绍说,凡新入职人员都必须撰写个人万言自传,这是该院多年来的一个传统。不仅如此,新入职人员还要进行入职演讲、入职宣誓,接受入职谈话、荣誉教育、印象测评等一系列考核关。这也是该院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

以文化人,铸魂树形,争先进位,追求卓越。近年来,朔城区法院不断升华“书香法院”内涵,以“崇德尚法,亲民至善”院训培塑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力实施法院文化建设综合提升工程,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相结合,开展全员谈心谈话、中心组学习、院长讲党课、党员小书包等活动,实现了“支部建在庭上,先锋亮在岗上,党旗红在院上”的党建目标;同时,队伍建设实施“组合拳”,通过“百名干警大述职”、年度总结、“七一”表彰等活动选树先进。

——孟钢法官在法院工作近四十载,去年还因病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然而在做完手术数日后,他又投身至审判工作中。今年6 月,烈日炎炎,热浪扑面,孟钢法官带着书记员及法警一行数人风尘仆仆地奔波在纵贯山西南北一千三百多里的道路上,赴多地监狱、戒毒所开庭审理案件。在出省远赴内蒙古包头开庭过程中,几近中午时分,适逢暴雨倾盆,路上到处积水,大家只能在路边一小超市吃泡面将就着充饥。

——今年9 月5 日上午,朔州市朔城区法院办公楼里呈现了暖心一幕: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大爷在老伴和儿子的搀扶下,一大早就来到了朔城区法院。老大爷激动地说:“我要感谢魏法官,是她维护了我的合法权益……”经过工作人员的认真询问才知道,原来这是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中的原告张某,为表达对该案承办人、审监庭魏彩玲法官公正司法的由衷谢意,张大爷特地制作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让老伴和儿子抬到朔城区法院,并亲手将写有“公正执法、清正廉洁”的锦旗送到魏彩玲法官的手中。

上述先进事迹在朔城区法院不胜枚举。该院通过设立法官绩效排行榜、先进表彰光荣榜、信息调研龙虎榜,定期组织庭审观摩、裁判文书评选、学术研讨等活动,涌现出一批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办案标兵、星级书记员和司法警察。走进朔城区法院图书馆、院史馆、青少年馆、党建室、法治广场、文化长廊、健身中心,留恋于“正·法”主题浮雕文化墙,似有一种浓浓的“书香”味迎面而来。近年来,该院坚持开展院长荐书、道德讲堂、“四个一”读书沙龙等活动;成立“法治之声”广播站,建立微信学习群;组织手机摄影展,拍摄法院微电影等,营造了浓厚的法院文化氛围。该院自办的“一报一刊”被国家法官学院图书馆专柜陈列,《全国法院新闻联播》多次报道该院文化创建活动,盛赞该院为“塞外法坛一明珠”。

“上水平创一流,跨入第一方阵”是朔城法院人不懈的追求。2017 年,朔城区人民法院立足“政治建院、管理治院、公信立院、文化育院、人才兴院、科技强院”的理念,突出“阳光法院、书香法院、智慧法院”建设三个重要抓手,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截至目前,该院12 个月以上的超审限诉讼案件全部清理。如今,全院上下正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争创国家级文明单位、全国法院文化示范院、全国模范法院三大创建目标,全力打造能级更高的“服务型”法院、动态开放的“阳光型”法院、追求卓越的“创新型”法院、日趋智敏的“智慧型”法院、善于思辨的“研究型”法院、精神昂扬的“快乐型”法院“六型法院”。

责任编辑:朔州超管